温泉的历史文化
温泉是一种由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,在《现代中国旅游地理》中,对温泉的定义是:“一般把水温高于人的皮肤温度(约34℃)的泉水统称为温泉;低于这个指标的称为冷泉;高于人体体温(37℃)的又称为热泉、高温泉或沸泉”。在地下很深的地方,有温度很高的岩浆,地下的水从那里经过时,就被烤得很热,于是便变成了热水。 这些热水从地下冒出来,就是我们见到的温泉,所以温泉的水也就是热的了。
温泉起源于中国。我国是世界上温泉最多国家之一,又是温泉利用最早的国家之一,温泉文化灿烂辉煌,五千多年的温泉文化史从未断裂过,因为秋冬季节浸泡温泉浴,不仅能够促进血液循环,舒活筋骨,还能令肌肉松弛,减少关节炎病人的关节紧绷感,有助于缓解病情,达到治疗、康复、保健的目的,所以深受人们的喜欢。
帝王泡温泉的最早记载,可能要数黄帝。在安徽的黄山,有处黄山温泉,古称“灵泉”、“汤泉”、“朱砂泉”,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出,与桃花峰隔溪相望,传说轩辕黄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羽化升天的;与帝王渊源最深的,应该是陕西的华清池。华清池是国内有文字记载开发利用最早的温泉,恐怕也是人们最耳熟能详的温泉,素有“天下第一温泉”之称。秦始皇、唐太宗、唐玄宗等杰出帝王,都与之结下不解之缘。往下,则有康熙、乾隆的沐汤故事。清朝皇帝每次去清东陵必先去沐浴“汤泉”,康熙帝曾做诗赞美道:“汤泉泉水沸且清,仙源遥自丹砂生,沐日浴月泛灵液,微波细浪流踪峥”。
——温泉的历史文化